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斯诺克直播免费直播-案例
此次IPO,发行价3.99港元/股,开盘高涨超33%,市值一度超700亿港元,
具体到公司业务,这是一家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(ADAS)和高阶无人驾驶(AD)解决方案供应商,拥有智驾全栈开发能力,是业内首个提出并率先践行软硬结合技术路径的智驾科技公司。
自2019年起,地平线陆续发布了车规级计算方案征程2、征程3、征程5及征程6。
其中,征程2作为国内首款车规级智能计算方案,以其低功耗和高性能的特点,很适合ADAS和智能座舱等应用场景。
目前,地平线万套的辅助驾驶、智能驾驶计算方案,获超285款车型前装量产项目定点,成功量产130多款车型。
地平线背后,是一位低调的掌舵者——余凯。他本硕毕业于南京大学,后来在慕尼黑大学读博,科研生涯历经多家巨头,最终从科学家变成创业者,于2015年创办地平线,闯入智驾芯片赛道。
投资方包括大众集团、上汽集团、广汽资本、长城汽车、奇瑞汽车、一汽集团、比亚迪、宁德时代等众多车企资本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。
当大家以为无人驾驶这玩意还停留在测试阶段的时候,萝卜快跑在武汉市的无人驾驶订单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。
如果你在武汉马路上,看见驾驶位空无一人的车辆前行着,绝对不能害怕。它就是武汉人口中的“苕萝卜”——萝卜快跑。
还有人分享视频,在逼停一台货拉拉后,让前方的行人先行通过,这操作多少有点暖心。
此后仅仅几个月,特斯拉便发布了颇具未来感的无人车引发全球关注,智能驾驶行业情绪高涨。
车企们既竞争价格战,也抢占智能技术高地,砸入巨量资源部署“端到端”等前沿技术,探索更高的智驾天花板。
其实在地平线上市前,就已经有同行厂商抢先一步登陆港股,落得地平线明明募资顶级规模,市值最高,但只能屈居“智能驾驶第二股”。
上市当天,除黑芝麻智能的创始人外,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、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都参与了敲钟仪式,显示出对这家无人驾驶芯片企业的重视。
其中,华山系列支持L3级智驾场景,到今年一季度,出货量超过15.6万片;武当系列是具备无人驾驶、智能座舱、车身控制和其他计算功能跨域融合的产品,预计2025年上车量产。
当我们以为智能驾驶还是PPT概念的汽车厂商画的大饼的时候,智能化的浪潮已然到来。
然而,他们凭借着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,逐步在无人驾驶芯片领域取得了突破。
从2017年底正式对外发布征程1.0处理器,到推出中国第一款车规级的汽车智能芯片征程2并实现规模化量产,再到征程3芯片与理想汽车等车企达成合作。
智能电动车的竞争在 2020 年悄然拉开帷幕,地平线成为唯一一个准备好、挖好战壕并架起枪的公司。
结果就是到 2023 年,地平线已与中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(集团)均达成量产合作。
2024 年上半年,征程系列计算方案的累计出货量突破 500 万套,使地平线成为市场占有率仅次于英伟达的汽车计算平台供应商。
近年来,地平线的毛利率水平较高且保持稳步增长态势。依据招股书披露数据,地平线亿元;2024年上半年,其毛利达到了7.39亿元,同比增长226%。
过去三年的毛利率分别为70.9%、69.3%及70.5%;2024年上半年的毛利率有明显增长,达到79%,都能和白酒股掰掰手腕了!
2021年到2023年,地平线年上半年,地平线%,能够说是业绩爆发式增长。
但就是发展势头如此之好,市场空间如此广阔的股,在港股上市第二天,超级智驾巨头就盘中破发了。
10月25日,地平线港元的发行价,最终收跌2.68%,刚好回到3.99港元的长期资金市场起点,仅一天就被打回原形,着实有些尴尬。
股价代表长期资金市场和大资金的态度,这帮市场最狡猾、最聪明的人一定是看到了别人没看到的隐忧。
这可能还是跟公司持续巨额的亏损有关。最近三年半,公司累计亏损超220亿元,按照这一个趋势,募资净额51.42亿港元也不够“烧”多久。
资金投入高、回报周期慢,亏损一直是产业链常态,但市场可能更担忧的是公司还没撑到稳定盈利那天,就先完蛋了。
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,公司最大客户是地平线和大众合资的酷睿程,其产品大多数都用在在中国销售的大众汽车。期间,酷睿程带来的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40.4%及37.6%。
2024年7月27日下午,在NIO IN 2024蔚来创新科技日活动现场,蔚来汽车的创始人、董事长、CEO李斌宣布了一项重大技术突破——蔚来自研的全球首颗5nm智能驾驶芯片“神玑NX9031”流片成功,并现场展示了该芯片,称其性能远超预期。
市场消息称,理想汽车计划在香港建立芯片研发办公室,并正在招募高级别AI芯片架构师。其自研智能驾驶芯片代号或定名为“舒马赫”,设计制程5nm,台积电代工,预计2024年内完成流片工作。
前者于今年年中放出了自研4nm制程、Armv9架构芯片的消息,腾势Z9GT据称就将首搭BYD9000定制芯片;后者吉利旗下的芯擎科技,十月份也传出“成功开发出全球首款符合汽车级标准的7纳米芯片‘龙鹰1号’,并且目前已郑重进入批量生产阶段”的风声。
在新能源汽车领域,智驾已成为车企公认的胜负关键,那些新能源车厂商不可能放着这么大的一块蛋糕给别人吃的。
如果曾经的客户纷纷在智驾软硬件取得突破,一个个变成了地平线的竞争对手,届时他们还有这么高的成长性和估值吗?